(以下是由马成婚姻家事律师团的知名深圳婚姻律师团提供的法律文章供您参考,希望能为您解决相关疑问。马成婚姻家事律师团真诚为您提供传统婚姻诉讼、传统婚姻非诉、财富继承、涉港澳台婚姻家事及涉外婚姻家事等法律服务。)
朋友结婚如何随礼,是很多人十分在意的问题,随礼金额多或少与各地的风俗习惯有关,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朋友之间的关系。但假如你的婚礼朋友只送了6.66元的红包,却来大吃大喝,喝了4瓶五粮液,临走时带走2包中华,你会怎么想?(12月16日《北京青年报》)
时下,有亲朋好友结婚,礼金就是一个绕不开的门槛。到底随多少礼,既能维系亲朋间的感情,又在自己经济条件所能承受的范围之内,令人愁肠满结。尽管请客送礼、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不良习俗,早已被国家明令禁止,尽管人们都被沉重的“人情债”压得喘不过气来,但人情消费却日益加重,摆阔攀比之风更是愈演愈烈。特别是,遇朋友结婚,一名成都小伙每次仅随礼6.66元,被众朋友嫌弃和疏远,表明婚俗除充满铜臭味外,哪里还有礼仪与情谊?
现实情况却是,一边是随礼者叫苦不迭,一边却是收礼者“应收尽收”。比如,为了保证“人不到礼要到”,一些结婚者,居然给不能到场的朋友发去电子请柬,及收礼的银行账号,令人哭笑不得。至于网曝有的同学结婚互送随礼欠条,更是畸形人情消费现象的真实写照,不仅让婚俗和礼仪变了味道,也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成了一种失范的“人情契约”,人们深陷于人情消费中不能自拔。
经济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主义文化的大行其道,是催生畸形人情消费现象主要原因之一,而消费文化背后的“面子文化”,恐怕是一个重要动因。一些人之所以沦为“人情债”的奴隶,恰恰是因为那些本应纯净、淳朴、雅趣的民俗和礼仪,被庸俗而功利的现实俘获和“奴化”了。以前有句话叫“礼轻情义重”,现在却变成了“礼多人不怪,礼重不压身”了。特别是,出现随礼6.66元现象,不禁令人喟叹:风气一日不改,“礼奴”一日不得解脱呵。
换言之,朋友结婚随礼6.66元,折射“礼奴”困境。这显然值得当今社会反思。当务之急,是要转变人情消费观念,莫让结婚随礼,成为一种甜蜜负担。虽然办婚宴、送贺礼自古有之,但讲究的是个“情”字,主要是起到沟通感情的作用,形式更重于内容。这样的随礼,要量入为出,量力而行,回归到情感交流的本位上来。别让礼尚往来变了味道,让沉重的“人情债”,压垮了人间美好真情。只有保持文明节俭的优良传统,婚俗和礼仪才能得到有效传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能远离物质化和功利化。
(来源:东方网)
如果您有法律方面的问题想要咨询马成婚姻家事律师团,或是了解深圳婚姻律师团更多讯息,敬请关注马成婚姻家事律师团!
地址:深圳市福田区深南大道1006号国际创新中心A栋3层、4层
联系电话:13824316788,13715092265
QQ:1769821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