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由马成婚姻家事律师团的知名深圳婚姻律师团提供的法律文章供您参考,希望能为您解决相关疑问。马成婚姻家事律师团真诚为您提供传统婚姻诉讼、传统婚姻非诉、财富继承、涉港澳台婚姻家事及涉外婚姻家事等法律服务。)
商报记者 陈敏 见习记者 祝云燕 史卓旎
实习生 施峥 申屠淑婷
最近,关于彩礼的话题在微博上持续发酵,“结婚要不要彩礼”、“彩礼多少才适合”等话题被推上风口浪尖。对彩礼的热议源于某地一份“街道办红白喜事操办标准”,该标准规定:订婚彩礼不超过两万元,索要彩礼过多者,交公安机关调查,严重者以贩卖人口或诈骗论处。当地相关负责人回应称:这是为了抑制农村高额彩礼,倡导婚俗新风。然而《人民日报》发文:要彩礼过多以贩卖人口论处?移风易俗当有法治思维。
网上曾经流传过一份全国彩礼地图,除了少部分地区的少礼金、零礼金以外,大半张地图均被高额彩礼所笼罩。虽说图中的数据不一定千真万确,但是不难看出,“彩礼”这个话题一直被公众关注。
50年代“四个一工程”(一张床、一个脸盆、一个痰盂、一把热水壶,约14元);60年代“三十六条腿儿”(一个衣橱、一个柜子、四把椅子、一张床、一张桌子,约177元);70年代“三转一响”(一台缝纫机、一块手表、一辆自行车、一台收音机,约500元);80年代“四大件”(一台冰箱、一台电视、一台洗衣机、一台录音机,约2300元);90年代“新四大件”(一台彩电、一台冰箱、一台洗衣机、一台空调,约15000元);如今:“三金”(金戒指、金耳环、金项链)、“三斤三两”(百元大钞装三斤三两重,约14.6万、“一动不动”(汽车、房子首付,至少30万)、“万紫千红一片绿”(一万张5元、一千张100元、一百张50元,20万),这个段子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彩礼”的发展进程,以前的彩礼只需花几年积蓄,而今,没有彩礼,我们还能结婚吗?
因彩礼出现纠纷的案例多着呢
案例一
2015年6月17日,杨某到濉溪县韩村镇女朋友门某家送彩礼时,与女朋友父母因彩礼发生争执,门某上前劝阻,杨某看女方人多势众,没有冷静处理而用匕首刺中门某腹部,门某某手指被划伤,经法医鉴定门某的伤情程度为轻伤二级,门某某伤情程度为轻微伤。
案例二
2018年3月3日,浙江萧山一小伙去迎亲,到了女方家里,女方突然提出男方全款买的房子要加名字,公证离婚要分一半,还有28万彩礼再加18万。新郎“乘兴而去,败兴而归”,婚也没结成。现在女方也不想退28.8万的彩礼,男方打算走司法程序解决。
案例三
2018年6月21日,濮阳县梨园乡某村一男子因出不起彩礼而自杀,女友查出怀孕,双方家长商讨结婚事宜,刚开始女方要8万8的彩礼钱,后来又改为30万,因舍不得孩子,男方家最终同意,后来女方家又让买车、买房,男子顶不住压力而自杀。
没有彩礼,我们还能结婚吗
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彩礼
彩礼,起于中国古代婚礼程序之一,又称定亲财礼、聘礼、聘财等。
《仪礼》上说:“昏有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这就是创于西周而后为历朝历代所沿袭的“婚姻六礼”传统习俗,也是“彩礼”习俗的来源。
中国自古以来婚姻的缔结,就有男方在婚姻约定初步达成时向女方赠送聘金、聘礼的习俗,这种聘金、聘礼俗称“彩礼”。男方家向女方家送彩礼的多少,要由女方家的要求和男方家的经济状况而定。
送彩礼是民俗 互赠“心意”量力而行
民俗专家、浙江传媒学院文学院副教授黄义枢表示:“我国自古以来婚姻的结合,就有男方在婚姻约定初步达成时向女方赠送聘金、聘礼的习俗,这种聘金、聘礼俗称‘彩礼’。”
彩礼难以根除,也没有必要根除,可以任由它发展,因为这是两个家庭之间私下约定好的事情,外人是无法干预的,即使是行政手段也无法完全干预。
对于很多人说结婚时送“彩礼”是社会发展的陋习,黄教授认为:“民俗的东西我无法给它一顶‘帽子’,这只是两个家庭结婚时私下定好的一个‘程序’,没必要去割断,它也没坏处。”在黄教授看来,男女结婚组建家庭时可以互赠一点“心意”,但要视家庭条件量力而行。
已经有很多鲜活的例子证明,超出人们承受能力的彩礼不仅不能给新人带来幸福的婚后生活,反而为家庭矛盾和贫困埋下隐患,亟需积极引导。
天津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张宝义呼吁,应进一步加强引导,鼓励个性化婚姻的发展,增加对婚姻的理解和幸福的认知。彩礼的风俗不是不可以有,但不能对婚后生活产生负面影响是底线。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銮认为,应在全社会倡导文明婚恋风尚,视经济条件量力而行,而不是盲目攀比、大操大办。
收不收彩礼 听听他们怎么说
徐盼是个90后,已经结婚两年了,对于要不要收彩礼,她说:“我结婚的时候,老公家没买房子,给了我家18万彩礼钱,然后我爸妈这边也给了12万,我嫁过去时带着30万。我觉得彩礼钱还是有必要的,就我个人而言,我结婚第二年就怀孕了,后来在家休息了几个月,现在为了方便照看孩子,选择了轻松的工作,但工资一个月只有3000元左右,每个月的钱都花在为孩子买日用品和平时的一些基本开销上,这两年都没存下钱。我老公的工资也不高,他这两年也没攒下钱。如果不是当初结婚的彩礼钱,我现在日子肯定过得很慌,没房子也没钱,还好当初有那钱,现在还好过一点,我觉得彩礼钱对我来说是未来生活的一种保障吧。”
宋女士今年25岁,和男友恋爱一年多了,两人都到了适婚年龄,准备考虑婚姻大事。对于要不要收彩礼这个问题,宋女士说:“我觉得彩礼可以不收,婚姻应该以爱为基础,两个人的感情不能只用金钱来衡量。以后都是一家人了,又何必分你我。为了结婚,双方父母买房、装修、置办婚礼这些已经花费很多了,以后的日子应该要年轻人自己去打拼。最后还是看双方家长的意思吧,我妈妈也觉得不需要收彩礼,即使收来也是全部给孩子用的。”
后来经双方家长商量,彩礼作为习俗,送还是要送的,但只是走个形式,男方送来以后,女方只收下零头部分意思意思,剩余的都还给男方。
邓先生今年51岁,儿子正在上大二。对于要不要彩礼这个问题,邓先生的态度很明确:“这个得看女方家庭。”
邓先生认为,收不收彩礼,收多少彩礼,这是两家人的问题,而不是一个社会问题。每个地区的风俗都不同,如果上升到“道德”的高度,那只有永无止境的争论。“这个事情,只要两家人对彩礼的看法一致就可以了。”
对于有些家庭收过高的彩礼,邓先生觉得人家付得起,旁人也没什么好说的。而那些因为彩礼过高而导致儿女“谈崩”的情况,邓先生站在家长的角度觉得,“那就只能算了”,“这就跟谈生意一样的,谈得拢就谈,谈不拢就算了,要是对方要个天价,这怎么拿得出来呢。只能说,没有缘分吧。”
陈女士今年43岁,女儿刚大学毕业,前段时间谈了一个男朋友,她刚和女儿聊过彩礼的问题。陈女士记得,女儿主张不要彩礼,说什么大家都是平等的,用钱来衡量爱情很俗气。
对于女儿的观点,陈女士表示很头疼。陈女士出生在小地方,虽然在杭州待了二十多年了,但内心仍然保持着老家的观念:女儿嫁出去一定要收彩礼,收彩礼也只是走个形式,自己是不会拿一分钱的。“如果不收彩礼,太没面子了。”
不收彩礼没面子,这是很多女方家长的想法。对于和女儿想法的出入,陈女士表示自己也不会非收不可。“毕竟是他们两个人的事情,我们做家长的也不好干预太多。当然能收彩礼是最好的。”
(来源:每日商报)
如果您有法律方面的问题想要咨询马成婚姻家事律师团,或是了解深圳婚姻律师团更多讯息,敬请关注马成婚姻家事律师团!
地址:深圳市福田区深南大道1006号国际创新中心A栋3层、4层
联系电话:13824316788,13715092265
QQ:1769821833